教育作为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,历来都是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。但与往年相比,今年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明显降低。接下来我们以教育公平为例,谈谈教育热点遇“冷”的一些个人思考以及对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。
据新华网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显示,教育公平话题的关注度仅以6.14%排名第七,这多少出乎我们的意料,难道教育的关注度真的要不断下降了?其实不然,教育话题降温的背后有更多值得琢磨的实质性原因:
教育改革初见成效
2014年是我国综合素质教育的元年,各地教育改革方案陆续出台,高考改革试点推行,学区化、九年一贯制、高考加分项取消、优质中学名额分配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部分教育顽疾,教育改革真正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。
教育聚焦更加深化
深层教育基础不完善,何谈教育公平。农村师资建设、城乡教育资源统筹、幼儿教育规划、高校录取分级等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成为新的热点,人们不再对教育公平泛泛而谈,而是开始带着一颗真正做教育的心,去重新深入审视影响教育公平的方方面面。
改革关注教师发展
相比于前些年人们把教改的目光停留在学校管理者、学生群体,今年人们将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了教育工作者,如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、校长交流轮岗制度;增加农村教师津贴,改善其工作条件,关注主体的变化也让热度随之变化。
通过对教育热点遇“冷”现象的一番深入思考,我们惊喜地发现,这样的“冷”是教育改革正向着实质化、深度化、细分化的方向逐步推进的表现之一。但教育改革面对种种挑战,使得我们必须面对如何将“教育热”进行到底?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,在今天这个技术改变世界的时代,各行各业都在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变革,教育也不例外,信息化技术也会为教育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。例如十一学校,这种走在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前沿的探路者,运用了校园云平台、移动App、智能排选课、综合素质评价、考试分析等一系列互联网教育产品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、完善教学管理体系,这背后都离不开云校的教育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强大支持。
技术对教育的改变才拉开帷幕,技术还将如何影响教育改革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